• 智能AI问答!更聪明、更完整、原创作!
  • 一款基于GPT的超级AI机器人,可以回答问题、聊天、创作、写文案!

内地居民可以去香港买Axa安盛保险吗?

发布于 2025-05-06 07:11:48

本报记者 李晓晔中国内地目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增长潜力的保险市场,也是世界保险业巨擘们垂涎的一块肥肉。凭借地缘和文化方面的优势,香港保险公司无疑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从香港同行那里,内地保险企业也受益良多。融合路径近年来,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中国财险等内地保险公司登陆香港主板,在香港设立分公司,开拓香港市场,并借鉴学习香港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与此同时,香港各大保险公司也纷纷进军内地。6月1日,香港民安保险继深圳、海南和广东设分公司之后,又在北京设立了分公司,同时,上海等五地分公司也将于今年底前全部开业,另外计划向保监会申请于2008年再开设6至8家分公司。毕竟,内地业务收入已经占了民安保险总收入的22%。高门槛挡不住香港保险巨头进军内地市场的雄心。香港本土公司通过增资,本土公司联手或者与外资联手、合并或者合资业务,收购内地公司股份的方式曲线进入国内市场的近年来逐年增加。日前,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柯清辉也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期望恒生今年可将保险业务总资产提升,以获得在内地从事保险业务的资格。6月26日,香港专业保险经纪协会新闻发言人吕志兴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来两地保险业融合发展将围绕以下三个主要方向发展:一是有形的融合:随着国内的进一步开放及CEPA的推动下,更多的香港保险公司,经纪公司、甚至代理公司,都会以独资、合资、入股、战略联盟等有形方式融入内地市场,谋求更深更快的发展。反过来,国内保险公司、中介公司亦将会以类似方式,融入香港市场,以吸引更多国际及专业的元素,以便加强在国际保险或再保市场的联系和合作。二是无形的渗透:两地的经济进一步的紧密融合,带动了人才的交换、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业务上的合作等频繁交往,提升两地保险业“融洽合作、互补互助”的良好互利发展空间。三是香港除了是一成熟的保险市场,更是专业的再保、分保中心。无论从中介人层面或者保险公司层面看,都有利于国内保险产品的研发和风险管理知识的提升。两地差异中国人寿香港分公司雇员全部来自香港本土,一些在内地工作过的人员对两地保险市场的差异感受很深。据他们向记者介绍,两地的司法体制有很大差别,香港有关保险的法律十分发达和健全,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客户利益。比如,香港保单条款中有“不可争议”条款,明确规定保险公司不能拒绝投保两年以上的寿险索赔。其次,其监管体制以高效率,高透明和严格闻名于世。第三,在保险市场上,内地以保险代理人制为主,香港则有发达的保险中介:保险中间人(推销员、代理人、经纪人和保险顾问)、公证行、律师等法人单位或个人。此外,香港非常重视人性化服务。吕志兴谈到,过去数十年的外资保险公司的进驻,引进世界各地的先进及专业的元素,不论在公司管理、产品开发、服务素质和赔偿都具国际水准。在香港弹丸之地上,超过130家保险公司的长期竞争发展,使香港保险市场成熟、专业、日臻完善。相比之下,国内市场的现状是发展开始加速,市场开始活跃;外资市场占有率仍偏低,尚为国内保险公司主导市场;产品多集中在财产损毁上,责任险及其他特殊险种相对不普遍;保监会亦努力提倡及鼓励民企购买保险,但一般市民、个体户或中小企业不太重投购保险;开始加强及完善相关法例,以便推广责任保险对第三者的保障。来自上海一家保险经纪公司的巴女士告诉本报记者,香港保险业发展水平之高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其金融业混业经营。香港除了与银行保险有关的强基金型产品,还有与按揭贷款相联系的保险产品和与信用卡有关的保险产品等。保险公司可投资范围也比内地广的多。而内地金融业中的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一直是分业经营的。香港启示“中国保险行业发展的真正瓶颈应该是理赔难,而不是在营销推广上面。”先后供职于平安人寿,太平洋保险公司和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理赔部的邹自成指出,保险代理人为了业绩的需要,出现了欺骗投保人、私自侵吞投保人的钱财等严重不讲诚信的事件;后来国家实行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后,负面事件有所减少,但保险行业的公众形象已经大打折扣。被誉为“中国保险营销第一人”的蹇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的“理赔难”现象与我们的信用制度及金融制度,法律制度、保险销售制度都有关系,而且中国的保单有不少是“人情”保单,投保人对保险合同条款也不主动去了解和熟悉。对于《保险法》《合同法》等与保险索赔相关的法律条文知之甚少,进一步加重了理赔难现象。同时,香港的保险产品非常丰富,国内近年来产品类型基本和国外差别不大,但是缺乏个性化,针对投保人需求的产品。民安保险熤泄犛邢薰司副总裁王新利认为,两地对于理赔的理念认识不同:香港保险业界认为理赔是一种“固本增元”工作,提出赔偿的被保险人恰是我们潜在客户的“代言人”,是一个影响力很大的宣传媒介。理赔意味着资金流出,如果是巨灾,还可能造成保险公司当年度的亏损但理赔的同时又是检验和履行保险承诺最重要的一环,理赔处理是否恰当,客户和市场反响会很大,对保险公司信誉、商誉影响甚为深远。理赔工作处理好了,可以赢得客户对保险公司的忠诚和信心,也可以赢得客户未来的更多支持。此外,通过理赔,有利于暴露保险公司在防灾防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便于公司进一步掌握灾害事故发生的规律,及时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更全面地做好今后的事前预防工作,进一步降低事后赔偿的可能性。香港地区保险业界遵循“严承保——宽理赔”的管理模式。在决定一单业务是否承保前,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关于保险客户和保险标的信息,对承保环节把握要严。保险公司对投保标的需要认真选择,区别对待。这样做不仅对保险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保险客户而言,良好的危险选择机制,透过对危险程度的评估和危险的分类分别核定承保条件,既实现了保费负担的公平合理性,保证了善意投保人的利益,也有利于整个保险行业的良性发展。香港地区保险业界理赔强调人性化服务,但却不主张滥用人情并慎用“通融赔付”权。例如,雇员赔偿险在香港所占业务比重大,出险频率高。因此,香港民安等保险公司专门向受伤客户提供康复服务,包括医疗或物理治疗,最大的目的就是让雇员早日康复,尽快重返工作岗位。这形成一种双赢局面:不但缩短伤病假的赔偿,同时让雇主感受到保险公司对其雇员的真正关怀。对于雇员疗伤期较长的案例,他们会定期进行回访。但保险公司并不滥用人情或随意使用通融赔款权。一方面,香港保单合约较为严谨,合约双方都依合约精神办事能够被双方认同;另一方面,通融赔付虽然使该索赔人最终受益,但同时却牺牲了其他保户的利益,导致保险公司有滥用人情之嫌。为了保障行业整体利益,妥善处理被保险人索偿案件,香港早在1990年就成立了专门的保险索偿投诉局,专责处理由香港居民持有的个人保单引起的索偿投诉,投诉局的营运经费来自会员公司,为投诉人提供免费服务,并在投诉局内组建保险索偿投诉委员会,目的是提供独立及公平的裁决,解决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之间的纠纷。除此之外,香港保险业还有为数众多职能不同的行业协会,也起到辅助监督作用。创立于1988年的并被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确认为“保险经纪人自我监管机构”的香港专业保险经纪协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称,除了监管所有会员公司都合法守规地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保障消费者利益之外,该协会也重视会员公司专业水准的提升。并不时与各行各业组织联系及商讨市场发展重要议题,并作出恰当的响应和行动。(稿源:中国经济时报)(编辑:胡蓉平)

0 条评论

发布
问题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