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政治鉴别力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政治鉴别力是反映人们能够清楚地对(国家或社会)重要公共利益的决策和分配活动做出准确观察、辨别、判断的本领和技能。政治鉴别力包括政治判断能力、政治责任能力、拒腐防变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政治预见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都要求讲政治。当今世界纷繁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这就有个政治鉴别问题,有个政治鉴别力的问题。对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而言,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首要条件。(二)政治鉴别力是科学判断形势的前提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表现为能科学判断形势,这是执政能力的基础性要素。对形势的科学分析、判断是执政党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党的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创造性,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改革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呈现出复杂的多元化趋势,社会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思想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及价值选择的多元化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国际上各种势力、思潮、思想也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既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又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那么,如何才能科学分析判断形势呢?其首要条件就是必须具备敏锐的政治鉴别力,不具备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和鉴别力很难做到对形势的科学分析判断。因此,政治鉴别力是科学判断形势的前提。(三)政治鉴别力是驾驭市场经济的方向盘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善于驾驭市场经济是我们党执政能力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借鉴,需要进行长期的开创性探索。这就需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够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判断出哪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哪些是必须摒弃的,善于把握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有一个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鉴别力的问题。同时,还要具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把握机遇的本领,能敏锐地抓住短暂的历史大转变时机,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推进经济发展。(四)政治鉴别力是应对复杂局面的依据能够应对复杂局面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当今世界来自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界的挑战和考验接连不断,突发事件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增多,我们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执政环境。怎样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沉着应对,趋利避害,有所作为,首先需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政治鉴别力。其次,要进行严谨的分析,并做出科学的判断。只有在科学判断形势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局面,才能制定出趋利避害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正确协调、整合各种不同利益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真正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五)政治鉴别力是依法执政的保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实现党的执政意图,是现代政党执政的基本特征。党的各级组织如何把党的意志通过立法机关上升为法律意志,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这就需要党的各级组织具备政治预见能力和政治判断能力,将党的意志上升为法律意识,这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关键性措施。只有牢固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树立自觉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与制约的观念,才能自觉做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模范;才能把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纳入法治的轨道。(六)政治鉴别力是善于总揽全局的关键党的执政能力综合体现在是否善于总揽全局。总揽全局必须善于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抓好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首先判断出什么是方向,哪些是大事是关键。要能够观察时局、分析大局,进而判断形势,然后找准方向。这些都需要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党总揽全局的执政能力,才能有效地实施党在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才能协调各方,使党和国家政权组织、行政组织、民间组织之间的关系良性互动,明确相互之间的职责分工和职能划分。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及人民团体的职能作用,真正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