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人力资源投资不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等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以下是对上述几个问题的具体分析。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1)集权的传统思想在中小企业中体现尤为明显;(2)简单地把员工视为“经济人”;(3)对“人才”观念的狭隘理解。2、人力资源投资不足,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培训缺乏国内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认为培训只是针对基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而高层管理人员则不需要培训。事实上,许多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非常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和必备的管理技能。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对于企业发展成败更具决定性的影响,对他们的培训比对一般员工的培训更为重要。3、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特点,其初创阶段制度规章相对不完善,管理手段中过分依赖创业者个人能力、经验和威望,常借助于传统的家族式、命令式、随意性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 21 世纪竞争环境的变化,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已显现出严重的弊端,主要表现为:(1) 人员招聘选拔机制不科学;(2) 人员配备和任用机制不合理;(3) 企业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4) 薪酬福利制度不公平;(5)激励机制不健全。4、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管理机构职能交叉、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的矛盾现象共存的严重问题。不利于提高管理效能,也难以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进步相适应。从国内中小企业对各类人员的需求来看,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高级“蓝领”还存在着较大缺口,普通管理人员供需基本平衡,而一般工人则供过于求。针对中小企业个体来说,目前首要的任务是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从传统管理模式下简单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尽快确立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人事人才新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人力资源问题,确立战略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首要源泉的指导思想。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必须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转变:首先,中小企业管理者要从企业的人力资源实际状况出发,使得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思想贯穿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起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其次、企业的领导观念要由权力型领导转向服务型领导,突出领导的责任性。第三、企业要转变传统的学习观,由应急性、针对性学习转向终身学习,突出学习的连续性。第四、企业要转变传统的竞争观,由对立竞争转向合作竞争,突出竞争的共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