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需要调整以前年度的留存收益。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会计分录如下: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变更日公允价值)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原房地产已计提的折旧或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贷:投资性房地产(原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或借记)盈余公积(或借记)二、对企业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有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对计量模式转换,应按照会计政策变更进行会计处理。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转换日的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贷: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原账面余额)盈余公积(也可能在借方)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也可能在借方)扩展资料: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根据税法规定可用未来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和暂时性差异相对应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将来可用来抵税的部分,是应该收回的资产,所以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如果暂时性差异不影响利润,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则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资本公积。参考资料来源: